时间: 2024-11-24 01:29:24 | 作者: 80系列美式提拉窗
渔船是海洋渔业生产的主要工具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小型船桨表明,浙江沿海使用渔船约有7000年的历史。
从古人“刳古为舟”,发明独木舟,到如今渔民们用上现代化钢质渔轮,渔区劳动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,认识海洋,利用海洋,战胜海洋,保护海洋。渔船的持续不断的发展,既是一部辉煌的船舶科技史,渔业进化史,更是一部渔区文明发展史。
第一阶段:独木舟。古人凿木成舟,成了最早的船。(这一部分,望海楼没有实物展示)
第二阶段:木板船。在独木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。在独木舟两侧加上船板,又在船体内增设横向支撑物,就成了初始状态的木板船。这是人类征服水域的一次大飞跃。
第三阶段:木帆船。利用风力推动的木质船,最早出现于商代,是古代文明的产物。在漫长的岁月里,木帆船是渔民世代沿用的海洋捕捞工具。
第四阶段,机帆船。这是在木帆船基础上加上机动力驱动的船只。解放后,渔区渔业生产力得到解放。1955年,浙江机帆船捕鱼试验获得成功,逐步在全省推广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洞头县实现了海洋捕捞机帆化。
第五阶段,渔轮。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,浙江一些渔民开始用上了渔轮(不过那时的渔轮,还是由木质船改过来的,属木质渔轮)。1981年洞头第一对钢质渔轮投入生产。至2000年,洞头县的远洋捕捞基本达到渔轮化。
楼里展示的,有木质渔轮、钢质渔轮,还有为渔业生产服务的水产收购船、运输船。
笼式作业以竹篾、草绳或网线编结成笼状,笼内置放饵料,诱使鱼类进笼摄食而捕获,主捕墨鱼、蟹等。墨鱼笼也有兼作墨鱼拖的。
对网作业是海洋捕捞流动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,因一对船合拖一顶网具而得名,主捕上中层集群鱼类。木帆船的对网有小对、中对、背对之分,机帆船生产时,统称机帆对。现在洞头的对网作业都用上了钢质渔轮。
拖网作业是利用渔船的动力或天然风流动的力量拖曳网具,在拖曳过程中把各种鱼类驱逐入网的捕捞方式。洞头的拖网作业种类,有大拖网、拖虾网、乌贼拖网等。
在海上选好鱼虾密集式回游的水域,把毛竹桩打入海底,以竹桩固定作架,挂上方锥形网具,借潮力使鱼虾入网。
张网作业大多在近海渔场生产,主捕毛虾、小白虾、水潺、虾蛄、海蜇及小型杂鱼。由毛虾加工成的虾皮,含钙量高,有“钙库”之称。
钓业是海洋捕捞流动作业的一种,以带鱼、鳗鱼为主钓鱼类。生产时先把吊有铒料的钓绲放入海中,尔后依序收起钓绲,把上钩的鱼剥离钩钓放入仓内。
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,洞头从事这项作业的多为“白底”小型船只,以帆、橹作为推进工具,4人操作,既辛苦,危险性也大。解放后,小钓船发展到单背、双背,后来又用上了机帆船,配上收音机,安全性增强,产量也提高了。
流网作业是一种利用不一样鱼类的习性、借潮水使鱼蟹刺入网的捕捞方式,以主捕鱼类的不同,分为鲳鱼流网、鳓鱼流网、梭子蟹流网等。
楼里展示的,是一种特殊的、已被严格禁止的渔业捕捞作业方式:敲舟古 作业。
敲舟古是以声波聚集鱼群的围捕方法。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广东出现,1956年引入洞头。其生产形式是舟古公、舟古母两条大船带着二三十只小船,呈半圆形阵图分列在海面。小船上的人猛敲舟古木,以震昏鱼群入网。主捕鱼类为大、小黄鱼等石首科鱼类。
敲舟古对鱼类尤其是幼鱼的破坏性极大,浙江沿海黄鱼资源的衰竭源于此,我省曾行文严厉禁止。
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: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,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一定要标注明确稿件来源:洞头新闻网,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。
②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:xxx(非洞头新闻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③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是需要与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致电,联系方式